自制蜜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蜜蜂酿出好日子贺州市林下养蜂产业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病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
受贺州市林业局委托,当地的蜂业公司对林下养蜂扶贫示范基地全程跟踪服务,手把手传授贫困户管理员养蜂技术。本报记者韦继川通讯员蒋林林谢世涛文/图秋高气爽,桂东石山区进入花季,养蜂人也迎来转场赶花的“蜜季”。昭平县樟木林镇古莲村村民陈火珍初次筹备蜜蜂转场的事,手脚有点忙乱,内心却对“甜蜜”生活无限向往。作为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他被养蜂扶贫示范基地吸纳入股,成为蜂场管理员,既拿工资又分红。年底他有望告别贫困,真正过上甜蜜的好日子。“林下养蜂投资少、门槛低、见效快、风险小、收入高!”贺州市林业局局长张贤才说,帮助山区林农发展林下养蜂产业,能扎实高效推进精准脱贫,不易返贫。A千方百计酿“蜜”业贺州是广西重点林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2.87%。年上半年,贺州市林业局在调研中发现,林下产业不管是种药种茶,还是养鸡养牛养山羊,普遍存在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市场不稳定等多重因素,大多数林农做不了,也不敢做。正为出路发愁时,一群不起眼的小家伙引起调研人员的注意,它就是中华蜜蜂,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蜜蜂品种,适应能力极强,不依赖人工照顾,而且极少生病,很适合四季多品种蜜源分布的山区养殖。这不正是点化青山变金山的“魔力”吗?贺州山多林多花也多,主要蜜粉源植物有乌桕、枫树、鸭脚木、野桂花、五倍子、满天心等30多种,花期长、数量大,自然生态环境好,简直是一个养蜂的“天堂”。据不完全统计,从年11月贺州市首家养蜂专业合作社成立至今,全市已发展有养蜂合作社和公司家,登记备案蜜蜂3万多箱,蜂产业年产值估计约1亿元。但山区养蜂普遍“天生天养”,技术含量低,收入不高,有经验的养殖户赶上好年份每箱纯收入-元,差的年份见不到一分钱,还经常出现蜜蜂集体出逃上演“空城计”。年8月,贺州市林业局两次召开座谈会,邀请全市箱以上的养蜂大户70多人,共商如何做大做强林下养蜂产业。同年12月,推动成立贺州蜂产业协会,聚集了全市优秀的蜜蜂生产型和销售型单位60多家,并推荐养蜂能人担任协会领导。期间,两次邀请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的专家来到贺州,举办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训班,并推荐一些有基础的养蜂能手到北京,跟随中国蜜蜂研究所专家现场学习,为全市培养了中蜂标准化养殖技术专业人才多人。同时,该市林业局推动各县区先后成立蜂产业协会,把蜜蜂养殖作为林下经济产业“林下养殖”的重点扶持项目,让林农尽快熟练掌握养蜂技术,早日脱贫致富。B林蜂扇起“脱贫风”今年6月,贺州市林业局帮扶古莲村和洋新村建起两个林下养蜂扶贫示范基地,并发挥该市蜂产业协会在技术指导、信息交流、产销衔接等方面的桥梁作用。引导基地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经营,帮扶古莲村资金40万元,支持中蜂箱,指导成立昭平县莲荷蜂业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25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帮扶洋新村资金33万元,支持中蜂箱,指导成立富川源和种养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16人,其中大部分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基地委托两家蜂业公司和合作社共同建设管理,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吸纳贫困户以蜂群入股分红。一年下来,帮扶每户贫困户预计可增收约1.5万元。此外,基地所在的村级集体经济按10%股份分红,预计年底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约3万元。同时,基地优先聘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工资收入。洋新村村民潘东新现年35岁,19岁时到广东佛山打工,从事重体力劳动多年,没有积蓄,成为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今年被养蜂基地吸纳入股,工资加分红,预计年底能攒下5万元。他摸了摸头,憨笑着说,现在事业“甜蜜”了,等攒钱娶了媳妇,家庭也就“甜蜜”了。林蜂养殖可谓“吹糠见米”。当基地建成时正赶上乌桕花的花季,投放养殖仅15天就开始采收蜂蜜了。古莲村采收首批蜂蜜约公斤,产值超过10万元;洋新村采收首批蜂蜜约公斤、新增蜂群50箱,产值超过7万元。林蜂产业的优势,村民们看在眼里,心动不已。为加快蜂产业发展,今年7月,贺州市林业局帮扶一家蜂业企业8万元,在古莲村建成全市首个中华蜜蜂繁育基地,选育优质蜂王,壮大蜂群,提高蜂蜜产量,为全市规模化标准化林蜂养殖打下了基础。目前,已成功繁育优质中蜂多箱。C质优还要树品牌今年6月,贺州特优长寿产品展览馆里,纯正的天然蜂蜜吸引了港澳台旅行团和多国华侨组成的“寻根”旅行团,被抢购一空。近年来,人们对森林产品,尤其是天然蜂蜜等自然生态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贺州的天然蜂蜜深受消费者青睐。但当地基本沿用传统小作坊式的现场摇蜜销售模式,仍然陷于“蜜香也怕山林深”的传统困局,与目前市面上主流蜂蜜产品以精美包装进超市、进电商渠道的新型销售模式大相径庭。贺州蜂产业协会会长覃常发说,从全市蜂业发展的趋势来看,蜂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管理是必然选择,否则随着市场的做大,产品质量安全、地方品牌等问题将凸显。该市林业局将借助贺州市的广西“东融”桥头堡优势,疏通港澳台销售渠道,培育本土蜂业龙头企业,发展高端蜂产品,打造蜂产品品牌。目前已引导一家本土蜂业公司专注于蜂产品的生产加工、科研开发、蜂疗保健、内外贸易等,坚持“只做天然蜂蜜”。推动该公司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合作,并推荐其成为国家优质蜂产品科技创新联盟首批成员企业。张贤才说,在发展一产的同时,推进蜂蜜产品研发和加工,发展蜂疗、蜂旅等健康养生产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中国优质蜂蜜之都”和“中国优质蜂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