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蜜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浙江地瓜经济蜂起云涌
TUhjnbcbe - 2025/3/4 18:55:00
春季白癜风注意事项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
蜂农放蜂现场。 受访者供图中新网衢州6月15日电(张斌王舒怡)“我刚采集完陕西秦岭的洋槐蜜,准备带着蜂群去辽宁丹东采集晚洋槐蜜并开展蜂群繁殖。”正值初夏,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养蜂协会会长夏晨驾车载着自家的蜜蜂,投入到“追花逐蜜”的旅程。夏晨是浙江蜂业的成员之一。蜂农在全中国追花逐蜜,蜂企扎根浙江,蜂蜜、蜂王浆等原料返浙加工,产品远销海内外……浙江蜂业是一条立足本土、辐射全中国、走向全球的产业链,形成了典型的地瓜经济。在今年3月举行的年中国蜂业博览会暨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现场,郑浩亮(右二)介绍产品。 张斌摄地瓜经济是浙江的省域特色,这是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但它的块茎始终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机遇,创新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高增长模式,形成富有特色的地瓜经济。浙江一家蜂业企业展示的深加工产品。 张斌摄浙江蜂业地瓜经济,更可谓“蜂起云涌”。数据显示,如夏晨一般,浙江每年有超过户蜂农将逾82万箱蜜蜂(意蜂)运往全中国各地追逐花期,沿西北线、中线、东北线三条路线北上,横跨大半个中国,充分利用各地蜜粉源植物。该省现有蜂产品加工企业70余家,海内外销售额达14亿元(人民币,下同),占浙江省蜂产品加工产值七成以上。作为“中国蜜蜂之乡”,衢州江山市自古就有养蜂酿蜜的传统。立足县域蜂业资源禀赋,江山开中国蜂业组织化与产业化先河,通过加强产业体系化建设,首创“协会+企业+合作社+蜂农”发展模式,转地蜂农采集的蜂产品,大部分由当地企业或合作社收购,经过加工包装,远销海内外。邱汝民(中)向蜂农传授养蜂技术。 邱凯摄“年,我们就建立产品质量源头可追溯体系,从源头上控制蜂产品的原料质量,打开了欧美市场的大门。至今,我们连续12年实现蜂王浆出口量全国排名第一。”江山恒亮蜂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是浙江蜂业4家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之一。作为该企业负责人,江山市工商联副主席郑浩亮说,企业蜂产品已远销欧洲、日本、美国等38个国家和地区。这支走向世界的产业切实带动蜂农增收。年,江山蜂产品企业、合作社与蜂农成立浙江省蜜蜂产业联合体,三年来累计为蜂农返利多万元。此外,在浙江丽水松阳县,借助“互联网+农业”模式,“85后”青年麻功佐回乡创业,推动蜂产品销售“触网上线”,累计销售蜂蜜20余万斤,带动蜂农新增利润余万元。值得一提的是,浙江还面向海内外,积极组织开展蜜蜂养殖技术培训,培育高质量“瓜苗”。年以来,浙江湖州长兴意蜂蜂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邱汝民举办蜜蜂高级研修班,每年向浙江省外及“一带一路”沿线的亚非发展中国家输出养蜂技术人才。截至目前,邱汝民已举办培训班共期,培训养蜂人才余人。其还在32个亚非发展中国家中开办养蜂技术交流培训班,培训人,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浙江省畜牧技术推广与种畜禽监测总站站长应永飞介绍,浙江蜂业市场主体涵盖从上游蜂种业到下游蜂产品的全产业链,形成了辐射全中国、带动外贸出口的产业效益。进一步壮大块茎,是浙江蜂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在浙江大学蚕蜂研究所所长、教授胡福良看来,浙江蜂业要实现提质增效,第一要产品优质,第二要产品特色,第三要产业衍生。“壮大‘地瓜’块茎不仅要自身实力过硬,过好蜂产品绿色安全关,还得提高竞争力,打造特色蜜。同时,推动蜂旅结合,促进蜂业从‘卖产品’向‘卖文化’转变。”应对挑战,浙江蜂业“高地”举措频频。如江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徐明峰表示,当地将全力建设集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蜂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力推动蜂业与文旅“联姻”,重点培育蜂业工业旅游、亲子研学等新业态,力争在产业链延伸和蜂业融合发展上取得新突破。邱汝民(第一排中)与亚非发展中国家养蜂技术交流培训班学员合影。 受访者供图今年是浙江实施“八八战略”二十周年,该省以三个“一号工程”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其中就包括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浙江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省下一步计划重点强“两端”、稳“中端”,加强蜂种业科技研发,蜂产品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推出更多适用于大众渠道的蜂产品,不断提高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助力“地瓜经济”茁壮成长。(完)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江地瓜经济蜂起云涌